1、历年最强指数的涨幅:

2006: 183%
2007: 208%
2008:-38%
2009: 140%
2010: 34%
2011:0.12%
2012: 18%
2013: 102%
2014: 67%
2015: 81%
2016:9.54%
2017: 29%

2、你如果想每年就赚7%-11%,那就是企业增长+通胀。如果你想12%-24%,多出来的就是别人的口袋。如果你想24%+,那就得去找骗子了。

3、我大概跟大家说一下500的估值历史,大家心里也有个数。

目前中证500全收益指数比2008年1月和2010年12月两次顶部区域都高一点,大概高5%。也就是说你如果在这两个月买了,10年,以及8年后,只能赚5%。

为什么呢。因为这两个月,500的PE分别是58倍和45倍。所以你看,千万不要买贵了。

10年过去,指数只涨了5%,那么估值呢?估值已经从58倍降到了24倍。下降了60%。

这么说吧,如果500还能回到58倍估值,那么现在买,不考虑利润增长,会涨140%。

我们先不要这么乐观。我们就考虑,500这辈子大顶估值就是24倍了。不会超过了。那么未来能赚多少。

历史上,24倍的估值最近三次出现在2005年11月、2008年9月、2012年11月——没了。

2005年11月买入,至今赚520%;2008年9月买入,至今赚158%;2012年11月买入至今赚91%。

各位可以自己算算年化收益。什么?不会?我帮你算。

2012年至今年化心算大概是12%;08至今年化10%多;2005年买入至今大概15%左右。

会不会觉得12%、10%、15%比较少?别忘了我们的前提,前提是,未来24倍就是大顶了,不会出现更高的估值了。2015年那种70倍的估值再也不会出现了。当然,如果出现,你会把巴菲特甩掉10条街。

那么,会不会以后连15倍都超不过了?那么我们不就收益率很低了吗?

有可能。不过我要告诉你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最低点,500估值,18倍。也只维持了一个月。也就是说,2005年至今13年,只有一个月500估值低于20倍。

下次不一样,这次不一样。

去年利润增长超过25%的指数你连20PE都不给我?

呵呵,信了你的鬼。

4、指数和股票不同。股票你买亏损股都有可能赚大钱。指数就不是。指数你不能买太贵,否则赚钱的概率很低。不是说不可能,而是长远看,很低。

另外,如果你去研究一下巴菲特买股票的历史,你会发现,绝大多数他买的股票,PE都不超过20倍。虽然他买的时候并不用pe估值。

5、你可能没发现,越是大熊市,突然爆出来的利空就越多。

2008年金融危机就金融危机吧,突然出来一个三聚氰胺。伊利马上被干到地狱里了。

利空叠加利空,各种坏消息越来越多。

要不然你以为为什么2008年10月最后一根大阴线一个月居然跌了25%?要知道之前11个月已经跌了63%了!

6、截至今天,医药有1/3公司披露预披露半年报,业绩增长继续维持20%以上。

养老有1/4公布,维持20%以上。

养老如果按照一季报的业绩增长看,目前PEG已经小于1。

厉害了。

7、从整个A股看,目前公布半年报的1900多家里面,有1/3业绩下滑。总体增速保持在13%+。估计全部公布完毕后也就8%-10%。这个速度也算是合理的。

8、总说美股涨了十年多NB多NB的,A股不行不行不能买,真的不是傻就是坏。

2008年标普500最低666点,你知道这个点位是多少年前的吗。

是1996年2月。

12年,没涨。

这才有了后面的十年长牛。

如果那时候美国人也喷十二年不涨辣鸡不能投了,各种吐槽,能赚到后面十年的钱?

今天中证500全收益指数和07、10年指数点位差不多。也是十年左右没涨。但是估值降低了2/3。你现在吐槽,辣鸡A股,赶紧割肉离场,未来牛市的钱你能赚到?

9、可能很多人对全市场破净没有概念。

这么说吧,现在全市场还在2以上。如果要破净,不考虑增长,意味着大多数股票还要跌一半以上。

也意味着上证很有可能跌破1500点。中证500铁定跌破2500点。

我还可以告诉你,标普500PB是3以上,德国英国都在2以上,俄罗斯接近3,印度接近4。

所以说全市场破净,或者像昨天那人说的大多数股票破净,可能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概念。如果真的全市场破净了,我建议你还是关心一下自己的存款吧。

全市场破净,那其实想做实业的人根本没必要自己开公司了。直接去买行业的上市公司多好。行业龙头,比净资产还便宜,何必要辛辛苦苦再自己开公司?

10、股市做为一个整体,和个股、公司不同。很难出现利润大幅增长,同样,也很难出现整体利润下降。大概过去二十年,只有不到5年出现过小幅下降。之后就会继续增长。如果上市公司业绩持续下降,那基本上就是大问题了。

2008年金融危机,上市公司利润增长依然在5%+。2009年更是暴增至25%+

11、很多人说历史数据是刻舟求剑,也有人说未来会不同。

说几个数,同不同的凑合看吧。做个参考。

目前的全市场pb,是从1995年至今23年276个月中:

从低到高第十四位。

低于现在的十三个月,有十二个月出现在2005-2006。2006年以后至今十二年,只有2008年10月的1664低于现在。

我说是钻石坑,不过分吧。

但是有一件事各位也要理解,就是价值短期内通常与价格无关。也就是说,特别贵了还可能涨,特别低了也可能跌。很多人就死在认为很便宜了然后孤注一掷加满杠杆,最后在旅鼠的践踏中挂了……研究贵还是便宜,目的是保证自己买在低位区域,卖在高位区域而已。【2018/10-16】

12、不要幻想你在任何时候都跑赢所有人。哪怕是某个区间跑赢所有人我都觉得害怕。

只要追求永远在前20%-30%就是最舒服的。如果你能长期保持下去,你就是最牛逼的。

为什么?

0.250.250.25*0.25=0.0039。

两轮牛熊后,你已经能跑赢99.6%的人了。

剩下的0.4里面,有0.3是运气好。再来两轮还是会被你干掉。

别觉得牛市中跑第一牛逼或者熊市中跑第一牛逼。牛市第一是他特别激进,熊市来了死得最惨。熊市第一是他特别保守,牛市来了汤都喝不到。

真的,不信你自己观察去吧。

13、2008年危机A股跌了70%。然后一年翻番。这一轮2015以来已经跌了65%。至于是不是要发生危机我不知道,宏观的事情我没那么牛预测不了。我是来股市赚钱的,不是来预测宏观的

14、知道今年为什么感觉很难赚钱吗。

从A股来说:

今年是:

50、180、300、500、1000、深成、红利、医药、养老、信息

过去十二年中跌幅第三大的年份。而且跌幅与第二大几乎一致。

是100、中小、800、1000、上证、消费、创业

过去十二年中跌幅第二大的年份。

各指数跌幅最大的当然都是08年。

为什么08年最大?因为08年是将这一轮熊市从2015-2018三年的阴跌集中在一年了,所以幅度特别大。

2018很惨,但你死没死?没死吧。赔的多不多?不多吧。这样一二十年只有几次的熊市你都好好的扛过来了,你还怕什么。

反过来看,这样的熊市如果不吃筹码,未来我估计你大概率会后悔。踏踏实实的吃筹码,像超级大主力一样底部慢慢吸筹。这就是现在要做的事。

现在全市场依然没有到08年最便宜的时候。无论还有没有机会到,这不是你我能控制的。咱们能控制的就是最大限度吃最便宜的筹码

15、美股一般情况自最高点调整幅度最多20%-30%。碰到经济危机会超过40%。

这里是让大家先有个概念。

16、财新PMI真是不错。

PMI更类似于一个同步指标,虽然不先行,但不至于落后。所以是有些价值的。

17、A股最近20年有两次超级大牛市,06-07两年半六倍,12-15,中小股票两年半六倍。

这两次超级大牛市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共通点,就是之前经历了时长几乎一样的大熊市:

00-05,08-12。一个四年半,一个五年

18、红利基金的分红时点也很有意思。拿富国红利来说,2008年成立,至今12年,分红8次。

分别是2010年0.245;2011年0.13;2012年0.026;2015年0.056;2016年0.35;2017年0.3;2018年0.188;2020年0.11

都是年初分红。记住,都是这些年度的年初。这个很重要。

你会发现,2009年、2013年、2014年、2019年初,没有分。而这四年,竟然与我们定义的钻石坑神一样的重合了。

2008年底钻石坑、2012年底钻石坑、2018年底钻石坑。

也就是说,在钻石坑中,连红利基金都赔的没钱分红了。所以,红利基金没钱分红,是你判断钻石坑的又一个依据。

另外,分红越多,恐怕越应该警惕,你观察一下。

18、美股市场真的与其它所有市场都不同。很难很难计算它的大致买入点位。

这些年美股公司不断发债回购自己股票,导致市场不断上涨估值却没有跟着涨多少。这样的财务游戏导致完全无法用通用的方法分析它。

19、一个国家的宽基指数,之前说过,极限跌幅我给到80%。历史上有没有出现过,有。2000年后的纳斯达克和90年代后的日本,都在70多。

目前的情况与当时完全不同,当时它们都是70多倍市盈率开始跌的。

一般来说,从最高点跌50%,发达国家市场也就差不多了。现在看一下,都已经跌了20%多,走了一半了。

所以在这种危机中,你要反复确认几件事,就不会问出“还敢抄底吗”这种几年后看喷饭的问题。

第一,你有没有加杠杆。加了杠杆就会很惨,不要加。

第二,你还有没有钱加仓。投资的钱是不是至少一两年不用。答案都是“是”的话,就问题不大。

第三,你对市场以及自己资产的极限跌幅是否有清醒的认识。有了,你就不会被媒体、自媒体和别人的恐慌带着走。还是之前说的,设想一下,涨30%,跌30%你是不是都舒服。不舒服就把仓位调整到舒服的状态。

第四,你买的是指数。现在不仅是A股指数,还有美国、欧洲。当然欧美还很少很少,不到3%,最多我会买到20%。你说我敢不敢抄,就等着抄呢。

你要说历史没用了,这次全完蛋了怎么办。怎么办,多屯点罐头和压缩饼干吧。

20、从过去美股100年历史看,在大幅下跌后买入,无一例外会赚大钱。大幅是多少?从历史看,50%-80%就一定是属于大幅,且真实发生过。但你不能预期未来一定还能跌这么多,所以在差不多的时候可以开始慢慢买。目前距离最高点跌幅35%。

很多人说危机。危机真的很可怕,但是在危机的后半段开始买入,历史上都不会错。我想,这次也大概率不会错。做好压力测试,以你能承受的节奏买入。

21、2018年1月底、2月初,大盘见顶。绝大多数股票开始跌。

然而一直到5月底,医药依然在一枝独秀的创新高。

6月,开始出台“一致性评价”政策。同时医保开始控费,医药开始下跌。

之后,随着“4+7带量采购”等政策持续推出,医药不断下跌。

到了2019年1月,各种配套改革政策频繁出台,加上A股进入钻石坑,医药被杀到了7000点以下,估值达到十年最低。

当时已经几乎没有人再看好医药,医药在基金配置中连标配都达不到。你打开各种公众号自媒体,都是对医药行业的悲观。所以当时有朋友发私信要“救我一命”,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当时你找不到看好医药的人。

2019年,医药上涨34%,医疗上涨48%;2020年,医药上涨27%,医疗上涨37%。

直到今天,依然在创新高。

我想说的,还是之前说过无数次的。

有时候,你看越多信息,只会让你的收益变低。每天都有信息给你,并不意味着能提高你的收益率。尤其是很多信息源根本毫无价值,只是因为数量多,善于拼凑信息,才会有机会浪费你的时间。

不会死的品种,大幅暴跌后的利空,未必是最后一根稻草。也许那是最好的机会。

最后再说一次。

价格与“利好利空”,很多时候并不一一对应。股价反映的是若干时间以后的信息,而非现在。

做分析,要分析第一层信息,第二层价格,第三层反馈。如果你只停留在第一层,那就是低位斩仓高位接盘的善财童子。

22、今年炒股的人赚了多少呢。

根据最新报表,2020年前上市的所有公司股东总数为1.94113亿。

今年,上涨的股票有2134只,股东数为1.05814亿。

今年,下跌的股票有1580只,股东数为0.87834亿。

涨幅在4%以内的股票有1831只,股东总数为1.02254亿。

涨幅大于10%的股票有1595只,股东数为0.76156亿。低于10%的股东总数为1.17956亿。

涨幅大于20%的股票有1206只,股东数为0.57271亿。

都说今年是个投资大年,但其实有45%炒股的人没赚钱。53%的人赚了4%以内。赚了20%以上的不到30%。

当然,一般来说一个人不会只买一只股票。所以如果平均组合一下,可能赚钱的人会多一点。

但你别忘了,很多人是市场高位时候入场的。甚至很多人3月低位卖出,6、7月又买回来。所以这部分就不细究了,大致就是说,今年一半多一点的人炒股赚钱了,但是一多半盈利不到10%,跟上沪深300和中证500的人可能不到30%。

一亿多人辛辛苦苦天天盯着盘炒股真的不太明白为什么——对于其中大多数人来说。

统计股民盈亏数据只是第一步。有个大致的轮廓后,更加重要的是对自己的操作有什么启发。

我们都知道投资或者德州或者21点,都要计算概率才能赢。那么,我们就要做大概率会赢的投资,选择大概率会赢的品种。

然后,再看看输的人是怎么操作的,我们就不能与他们一样,我们要开发出克服人性的,高抛低吸的操作策略。从品种到操作策略,让自己的赢面越来越大。

这,才是观察和统计的意义所在。

还有一点在于,你首先要观察认识自己。看看自己在投资上,到底是不普通的人还是一个普通的人。如果只是一个与70%、80%的人一样的普通人,那么你就应该有普通人做出不普通成绩的方法。如果你本来就是一个不普通的人,当然可以不与普通人站在一起,你有自己的方法。

观察自己、认识自己。然后观察群体,分析数据,设计大概率会赢的策略。

23、南极电商,2020年3月前,股东人数一直不到2万,股价9块多。

2020年7月见顶,股价24元,股东人数3.5万。

目前股价回到9元。我估计股东人数在下跌过程中已经突破4万。

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在股市中会赔钱

24、在金融市场,一轮牛熊过后,散户投资者的状态其实是:

60%-70%的亏损者,喂养了:

5%的超级大赢家。这部分超级大赢家赚了很多很多很多钱。底部敢重仓,本金大,或者策略非常好。

5%-10%的一般赢家。这部分赢家也许本金略少,也许策略有一点问题,导致赚的不算多,但是赚的。

另外的百分之十几的人,大致处在不赚不亏的状态。胆子小,赚点就跑,赔点也跑。或者策略有大问题,导致一轮牛熊其实是白干的。

以上比例是结合我看到的各项统计数据瞎蒙而来,别杠,杠就是你赢。

25、今天收盘,上证指数3501点。

2年前的1月4日,上证碰到2440点。

那么,当时上市的3537只股票中,到今天有多少下跌呢。

答案是1466只。占比41%。

也就是说,有41%的股票比2400点还低。

跌幅最大的股票已经退市了,跌幅大于60%的有88只,跌幅大于20%的有759只。

你永远也不知道这两年很大一部分股民是怎么过的

还有一个数据。去年7月20日至今,有2811只股票是下跌的。占比73%。跌幅20%以上的股票是1650,占比43%。但是,当时是3300点。

所有下跌家数的股东总数是74,123,398人。上涨家数的总数是1.16亿。你要说7400万人占比确实少,但绝对数量可不少。再加上高买低卖,有几个挣钱的很难说

2019.1.4以来,500全收益上涨56%,两市涨幅比这个高的股票只有26%。

--2021年2月4日

26、目前全指医药全收益指数与2015年6月点位几乎一致,但估值下降了59%。

目前全指医药全收益指数与2012年6月估值几乎一样,但指数上涨了212%。

这就是投资一个好指数赚钱的秘密。
--- 2021年4月12日

27、今天看了几只大牛股,共同特点是一季度股东人数暴涨,基本都是接近翻番。

然后股价是从一季度最高点到现在基本腰斩。

其实股东人数在持续上涨的过程中并不会大幅增长。很多人买入是因为看着这只一路大涨的股票终于有一点点回调了才会蜂拥而入。

就是说从1-100的过程中,是不敢买的。但是从100跌到90的时候,胆子就会大。原因没有别的,就是因为:

曾经到过100,现在90,打折了,便宜,买!

28、截至今日:

全指消费44家公司公布半年报,26家二季度利润下降。

食品饮料30家公布,16家下降。

全市场去除创业板946家公布,301家下降。

消费板块利润增长非常罕见的大幅落后全市场
---2021年8月10日

29、中证环保,2015年创出3211点后,一路下跌,到2018年钻石坑只剩969点,跌幅69.8%。

完美契合7080定律。

2021年,最新点位3018,自最低点上涨211%。

实际上,一直到2020年4月,它也只有1100多点。要知道2018-2020,绝大多数指数都飞了两年了。而它,只涨了20%。

然后,用接下来的一年涨了170%

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三年又三年,坚持的人最终都赢了。

这就是金融市场。

30、全指医药历史上曾四次进入目前的区域。

这四次在刚进入时候买入,回本时间为1-1.5年之间。

回本后的走势自己去看。分别是:

06年3月,09年3月,13年1月,19年9月。

31、今天都在传一张图,2008年4月23日的3000点保卫战。

当个段子看看就行了,事实没那么简单。

上证综指之前的编制方式有很大问题。可惜,从上到下没有人在意这个。去年终于改了。

实际上2008年4月23日到现在:

深证综指上涨98%;

沪深300全收益上涨49.56%;

中证500全收益上涨90.48%;

中证红利全收益上涨129%;

全指医药全收益上涨266%;

全指消费全收益上涨319%;

全指信息全收益上涨170%。

对,可能十几年有些品种的收益看起来也一般,但你要知道,现在可是跌到钻石坑旁边了。你知道如果在牛市顶峰看,这些收益率是多少么。

A股不是不能赚钱,是有些指数和有些人不能赚钱罢了。

32、两市融资余额继续下降,目前已经降至14600亿。

但是,融资额占流通市值的比例,却上升至2.53%。因为流通市值跌得更多。。

融资额占流通市值比例曾经在2015年7月3日达到最高点,是4.72%。

而在2019年3月5日,市场即将暴涨的时候,降至1.85%。..
--2022年4月27日

相关文章

王永贤阅读周刊(第41期):E大投资文集之均值回归
王永贤阅读周刊(第42期):E大投资文集之独立思考
王永贤阅读周刊(第42期):E大投资文集之逆向投资
王永贤阅读周刊(第43期):E大投资文集之金融史
王永贤阅读周刊(第44期):E大投资文集之非线性
王永贤阅读周刊(第45期):E大投资文集之概率
王永贤阅读周刊(第46期):E大投资文集之数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