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记(第145期):生娃

今天的完全是流水账,简单记录这几天发生的事。

窗外烟花声阵阵入耳,在这元宵佳节,刚给小朋友换完尿布。

这是我们家小朋友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五天,她的生活就是吃、睡、偶尔睁眼玩,中间间隔着偶尔的哭(仅仅在饿了想吃和要换尿布的时候)

1月30日最后一次去医院产检,门诊医生说宝宝比较大,超过7斤,给了剖腹产的住院单。

因为要剖腹产,需要更好的休息,就在医院登记了一个单间,但登记排队的人还有几个,不一定能等到。

晚上9点多我妈从云南坐了10个小时高铁站,我们两一起去接她回来。

31号早上7点多我们就带上东西去医院等单间,一直等到中午1点多,终于住进了单间。

下午住院医生过来了解情况,结合B超和手摸感觉,觉得小朋友应该在7斤半左右,她觉得可以试一下顺产,但我们觉得孩子肩、腹围较大,直接要求剖腹产。

因为医院要求只能一个人陪护,就让我妈下午回去熟悉一下周边的环境,我们买了一些吃的,晚上在病房聊了会天就睡了。

第二天早上7点多护士就来做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刚开始说是8点的手术,后边到9点多才叫到我们。

直接从6楼病房推到4楼手术室,因为是剖腹产,家属只能在外边等着,看着她一个人在手术室大门里边,我们在外边,感觉特别心疼。

想想要在肚子上开一个口子,我自己就特别受不了。

我们在外边等着,看着屏幕上的手术状态从准备、麻醉到手术中,一直到10点多一点,在屏幕上看不到她的名字,想着手术结束了。

等到10点20多,终于等到手术室门打开,叫到她的名字,我们都跑过去接。

护士告诉我们是个女孩,8斤半,我们之前也没去看是男孩还是女孩,完全是开盲盒,没想到是这么大胖闺女。

因为担心她的情况,我就没管小朋友,直接去看媳妇,看到她状态还好,我就放心了,一直拉着床回到病房。

到病房之后,面对一个剖腹产病人,一个新生儿,就听着护士指挥,一会忙大人,一会忙小孩。

先是给大人吸氧、打吊瓶、处理伤口,之后就让小朋友吃母乳、穿衣服。

整体都挺顺利,又是在单间,就我们三个人,小朋友也比较乖,护士叫我怎么抱孩子、怎么换尿布,这些上手一次也就学会了,没有出现手忙脚乱的状态。

下午开始换尿布,刚开始小朋友的粑粑是黑色的,还沾了一屁屁,拆下尿布后需要用温水浸泡拧干的棉柔巾擦拭,这期间她一直哭个不停,只到换完后重新抱起来,立马就不哭了。

因为刚做完手术,产妇不能吃东西,所以母乳也没太多营养,后边就开始准备奶粉,巨大婴儿就是不一样,奶瓶嘴一放到嘴边就吸进去了,吸的过程基本不停,30毫升一会就吃完。

前几次我都没敢把奶嘴放得太深,后来护士看到才指导要放深一点,就她的力量浅了也不影响,吸奶嘴的力量太大了。

小盆友其他时间基本都在睡觉,大人到下午麻药也慢慢消退,伤口开始疼痛加重,下午5点,大人可以开始喝水、吃些稀饭。

整个下午到晚上都是重复这几件事,给大人看针水余量、倒尿、满足其他各种需求,给小朋友喂奶粉、换尿布。

晚上和老妈商量,这几天就让她做饭送到医院来,一方面她在家也没事,另一方面医院的餐食好像也一般,送饭的的话刚好让我妈也有事可做,我们在医院吃的也不错。

一直折腾到凌晨两点换完尿布、喝完奶粉,我们三就开始睡觉,没想到一直睡到早上7点。

第二天中午大人就准备下床活动,整个过程很辛苦,看着真的很心疼。

下床前把尿管拔了,让自然排尿,护士说要4个小时内排尿,就喝了差不多两升水刺激,之后那段时间看着她挺痛苦。

晚上小朋友还是折腾到凌晨2点,之后一直睡到早上6点,然后还是重复。

到第三天晚上整个人的状态就变得疲惫,特别是凌晨12点到凌晨两点,特别困,但小朋友这会又特别活跃,真的是煎熬。

大人已经可以正常下床走动,但是又遇到母乳喂养的问题,一个是乳头被小朋友吸破疼痛不止,另一个生理性涨奶,这都是之前没想到的问题。

晚上叫了一个通乳师来处理,直接把大人疼哭了,她说这比生娃都疼。

我也没想到会是这样,手术做了出来人还挺好,这乳头吸破和通奶竟然会这么折腾人,当妈妈真的是太难了。

第四天身体已经达到出院状态,上午医生来看过后就说可以出院,我们就开始收拾行李,但一直耗到12点多才离开医院回到家。

因为租房的房子在四楼,又没有电梯,我比较担心她上楼梯,因为有伤口,肯定不能背、抱上来,只能靠她自己走上来。

先是找护士借了一个轮椅,叫了一辆6人座位的商务车,这样大人坐起来舒服一些,一直让司机送到楼下。

我在拿东西,给司机师傅转一个红包,转眼说去看她,没想到人都自己走上楼到家了,我说你真的是强,也不停下休息一下。

回家后小朋友都正常,也比较乖,倒是大人因为乳头疼+生理性涨奶问题,情绪有点失控,这一天流了好几次眼泪。

那会突然有点理解产后抑郁,但因为我自己只能看着她经历这些痛苦,自己其实是不能做到感同身受,所以只能尽可能安慰她和解决问题。

小朋友晚上还是一样,12点左右就和我妈睡了,凌晨两点醒来一次换尿布、喝奶粉,然后一直睡到今天早上6点多。

前边买了羊脂膏来保护乳头,加上学习了一些母乳喂养的知识,今天顺利多了,大人的情绪到中午基本也恢复正常。

昨天我的注意力基本都在大人身上,没怎么太关注孩子,一直用母乳喂养,中间吃了两次奶粉,但因为大人营养不多,小朋友应该是被饿到了,中间好长时间没有大小便,黄疸开始显现,小脸变黄。

解决黄疸问题就在于让小朋友加速新陈代谢,其实就是多吃多排,今天就好了很多,到晚上12点大小便估计也有7、8次了。

大人昨天担心涨奶拒绝吃肉,就吃了一些蔬菜,到今天情绪恢复后,开始吃肉、水果,这样母乳数量、质量也高了不少,小朋友吃起来不那么费劲,乳头问题也基本解决,逐步进入良性循环。

今天我睡了好多觉,到晚上精神终于好了起来,基本恢复正常,最难的日子已经过去。

老妈很给力,做饭、回家之后帮忙带娃,让我们快速恢复,昨天还专门买了鲜花,这会她又自己一个人去城墙看灯会,这适应能力真强。

刚写完上面这句,给娃换上尿布,就接到老妈电话,才发现公交车坐反了,我就说怎么这么久还没到,现在重新打车回来。

今天就到这里吧,需要处理其他事情了

2022年阅读小结/书籍推荐

1、《浪潮之巅(上下册)》
吴军老师的几本书都应该抽时间看一下,《浪潮之巅》分为上下两册,讲述了计算机到互联网时代浪潮之中的商业变迁,微软、谷歌、IBM等跨国公司是如何崛起,以及另外一些惠普、雅虎、诺基亚等企业是如何快速衰落,在这些企业背后是技术变迁,更是一群极客、企业家、资本的运作。

这里面中国的公司占两家,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没有中国的百度,因为它只是一个区域性互联网公司。有人把它比作中国的Google,这个比喻并不恰当。Google更多地是一个科技公司,而百度仅仅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就如同当年风光一时的雅虎是个技术竞争力不很强的互联网公司一样。科技公司可以通过不断创新,开拓新的成长点,而靠运营壮大起来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在主营业务成熟后,成长就会成为很大的问题

2、《雅尔塔 : 改变世界格局的八天》
人类历史在某些时候,就是被几个人决定,谁能知道雅尔塔会议之后会迎来冷战,2022年后又会朝什么方向发展呢? 雅尔塔就在乌克兰与俄罗斯战争最早的冲突所在地克里米亚,这算什么?

罗斯福提出折中案,他说,斯大林所关切的,可以在讨论占领区时处理。但是斯大林不打算妥协。他插话,表示想请教盟国领袖是否遵守他们早先关于分割德国的声明。斯大林现在声称,罗斯福和丘吉尔原先都提出了分割方案和具体的做法:罗斯福建议把德国分为五块,丘吉尔建议一分为二。斯大林说,当时他支持罗斯福的方案。但他认为丘吉尔于1944年10月在莫斯科提议划分德国为三块,也属“可行”。

3、《美国的尤利西斯 : 尤利西斯·S.格兰特的故事 》
看这本传记之前我都不知道格兰特这个人,更不知道他是林肯之后的美国总统,他的人生经历很有意思,西点军校毕业,参加过墨西哥战争,之后从军队退役,在家里种地,但一直没有获得很好的结果,内战爆发后他再次参军,从底层军官一直做到总司令。
在林肯被刺杀后,继任总统约翰逊最终让人失望,格兰特被推举为总统候选人,最终高票当选总统,他与林肯、马克吐温都是很好的朋友。
两任总统之后,在开始环球旅行,从欧洲一直到印度、中国、日本,他到过广州、天津,并与李鸿章有过交谈,最终在美国因病去世,去世前他开始写自己的传记,最后传记是由马克吐温的出版公司出版。

4、《奥斯维辛:一部历史》
二战期间发生在奥斯维辛的大屠杀可谓惨不忍睹,这本书讲述了发生在奥斯维辛屠杀背后的故事,针对犹太人、苏联战俘的屠杀,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群人开启大屠杀,背后又是什么样的大环境,这段历史已经过去80年,年轻一代不可能理解发生在那里的事情,但它就发生了。
了解这段历史的意思是让我们知道极端主义、思想控制会导致很多想不到的残忍事件,而锻造这一切的人身在其中认为这是理所当然,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5、《光荣与梦想(套装共4册)》 : 1932-1972年美国社会实录
强大的美国背后,是从未一帆风顺的征程,没有什么是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的,每个国家、年代都有自己的问题,不能被问题限制住对未来的乐观,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1967年是黑人暴力运动的第三年,也是冲突最激烈的一年,底特律暴乱最突出的特点还在于其规模。亨利·福特称它是“美国南北战争以来最严重的内部骚乱”。有43人死于骚乱,超过7 000人被捕。第12街上的18个街区以及大运河大道上3英里以内的地区被烧成一片灰烬。航拍图显示暴乱后的城市类似1945年柏林被轰炸后的景象。5 000人流离失所,许多人却像疯子一样高兴。底特律的一名暴徒说:“这些房子烧起来真好看。”他还说:“我就坐在那里,看着这些房子被火吞没。那些白鬼子除了奋力救火外,什么也做不了。”当然,他所描述的是黑人的房子。

6、[《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从清朝到民国,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百年发生的事情超乎想象,没有人能知道会发生这么多事情,即使这么困难,历经各种波折,最终还是走上正路。

六月以后,“文化大革命”中的突出现象是:各地的派性武斗大幅度升级。用“热兵器”搞武斗是从六月开始的。有些造反派组织抢军队的武器库,夺走机枪、冲锋枪、子弹、手榴弹等。有的实际上是支持这一派的军队“支左”人员听任他们抢的,甚至是悄悄送给他们的。四川、浙江、广西、江西、湖南、湖北、河南等省区都发生大规模的武斗流血事件,人员伤亡很大,铁路交通堵塞,工业产量迅速下降

7、《晚清三国 : 1904——1905 》
这本书讲述了晚清时期发生在东北亚地区的事件,那时发生在清朝、俄国、日本之间的战争、事件直接影响了后来东北亚地区的格局,包括后来的日军侵华战争、朝鲜抗美援朝战争,以及今天的格局。
甲午战争清朝输给日本后,日本用清政府赔偿的白银武装军队,这也是日俄战争日本胜利的一个原因。
诺大的俄国输给日本,这不仅加剧俄国内部的斗争,也强化了日本的信心,前者以十月革命结束,导致俄国走上一条完全不一样的道路;后者加剧了日本发动更大范围的战争,最终导致侵华战争爆发。
日俄战争期间在日本的留学生开启了探索中国变革的道路,这期间孙中山、黄兴等人正是在日本,期后他们回国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
当你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会帮助你理解很多之前不那么理解的事情,历史事件从来不是单一事件,一件件串联起来构成了整个大的历史。

8、《哈佛中国史(全六卷) 》
去年读了一半,今年读完,说实话前边很多内容已经忘记,但还是推荐。

9、《筚路维艰 : 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这本书结合《20世纪中国史纲》一起看会更有意思,书中披露了很多你可能想象不到的内容。
1949年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经历了五次选择,即实行新民主主义、仿效苏联模式、追寻赶超之路、发动继续革命和转向改革开放。这五次选择呈现两个过程,即从走入传统社会主义(或称苏联模式)到走出传统社会主义,走上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阅读这本书,会帮助我们理解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它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会走那些弯路,最后又为什么能改革开发,走上今天的道路,这本书会给你提供一种视角。

10、《分析与思考 : 黄奇帆的复旦经济课》
最近对结构这个词有了更深远一点的认识,这个词的背后是一种看问题的视角,更是一种方法论。

一个系统必定有不同的结构构成,不同的结构对最终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店铺,可以卖不同的产品,但是不同产品的毛利率、销量都不一样,那怎么如何能够实现销售和利润的平衡,这就需要考虑店铺的产品结构。

当你在考虑问题时,能从结构上思考,说明你不再只看到局部一个点的问题,而是逐步上升到全局来考虑问题。

我们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定要完整地理解。可以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即要从供给侧问题的研究出发,围绕具有重大潜在红利但又被制度压抑的供给侧问题,对症下药,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问题,推进结构调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1、《原则 : 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 》
12、《债务危机 : 我的应对原则 》
这两本都是瑞·达利欧的著作,在2022年这个不一般的转折年代,阅读这两本书会帮助我们用更宏大的视角看待现在发生的一些事情。

13、《可能性的艺术 : 比较政治学30讲 》
极端主义越发激进的今天,很少有人愿意静下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大多数人都在从众,被媒体、“大V”带着走。

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具备“比较”精神,能够独立思考,从看到的事物表面或是一角抽离出来,看到更多潜在可能性。

很多时候,观点的不同来自视野的不同——海拔100米处看到的绿色田野,在海拔1000米处,可能不过是荒漠里的一小片绿洲,而到了海拔5000米处,这片荒漠又不过是漫漫大海中的一个孤岛。“比较”是为了抽离,而抽离是为了在另一个高度反观。

14、《宏观经济学二十五讲 : 中国视角 》
推荐结合徐高老师课程视频一起看,很有启发的一本书

15、《机器人大师 》
一定是有趣的灵魂才能有这么神奇的想象力,写出这么不可思议的故事

你知不知道零加零还等于零?你看着我,你真是个天才啊,自己繁殖自己,为了让这个世界上的自己越来越多?你可真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啊!我想告诉你,你自以为是的机灵,其实就是一个大傻子创造出一个数码大傻子!你知不知道《银河法律》禁止自我复制?第二十六系列第一百十九卷第十章第五百六十一条和下面几条都明令禁止的。

王永贤周记(第121期):只有真正开始践行的道理才是你懂得的道理

1、最近几周的周记围绕着类似的话题,最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有真正开始践行的道理才是你懂得的道理。

如果按这个准册去确定我们懂得多少道理,​那会是一个挤水分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

2、最近的周刊一直在发布前段时间阅读整理E大的文章,只不过是对他的文字分类,但收获很大,接下来要做的是吸收这些精华内容,慢慢搭建出自己的投资体系,最终变成​指导自己实践的道理。

3、用价值千金来形容E大的这些文字一点都不过分,但从阅读量来看其实很多人都错过了,看过的朋友不知道有多少有去深入思考。

所以说缘分是很神奇的东西,有些人遇到了没把握住,有些人从来没遇到,只有极少人遇到并把握住,可能在这个过程中顿悟一些道理​。

4、再联想到自己的经历,不得不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命,很多时候改变就在一念之间,无论是我们遇到的人、遇到的事,有那么一些总能影响我们,并带领我们做出改变,​发现和珍惜这样的机会。

5、道理“懂”得越多,做的越少,简洁的美在这里同样适用,我们不用动那么大道理,真正理解少数几条,一直去做就可以超越大多数人。

6、人最终都是在和自己都斗争,战胜自己的贪婪、恐惧、懒惰,我们的对手也只有我们自己,如果你有在股票市场投资经历,会更能理解这点​。

7、可笑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很少关注自己,对外界倒是很关注,外边一点风吹草动我们就各种高谈阔论,但对自己其实一点都不了解,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8、这期周记里,谈到了向内探索这个话题:王永贤周记(第86期):一直追求身外之物的路上,不妨偶尔停下来向内探寻自我,2021年我自己对这个问题探索了挺久,这个问题没有终极答案,但不能停下探寻​。

9、最近在看一个叫“老弟环游记”的博主的视频,今年他一直在阿富汗拍视频,他的视频内容很特别,是帮助一些阿富汗困难人群,这里的困难是吃饭都有问题,国内一些爱心人士捐款,他在当地给困难人群发面粉、食物,现在甚至建起了中文、裁缝培训学校​。

他在视频坦诚他的目的就是拍视频赚钱,只不过他把帮助别人和自己的目的结合起来,这样的探索很有意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10、在他视频里,看到那些没有工作、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再对比我们的生活,我们是何其幸福,但我们有多少人觉得自己幸福呢​?

盲目的攀比、虚荣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内心的空虚,我们不会觉得吃饱喝足就是幸福,因为当你拥有这些时,你在追求豪车、豪宅,当然这并没有错,只是说不要让自己陷入空虚的对比​,想一想自己到底要什么。

11、唯有你自己才能掌握你的命运,才能让你自己充实、幸福,不要搞错方向,​是向内不是向外。

12、让自己平和一点,不仅是对别人,更是对自己,对一点爱确实能温暖他人,也能温暖自己​,这是让自己幸福最简单的道理。

​其他文章:
王永贤周记(第116期):关于顿悟
王永贤周记(第117期):认为自己懂了是一种什么状态
王永贤周记(第118期):非线性
王永贤周记(第120期):“明白很多道理还过不好一生”,本质是根本没明白这个道理

彼得·林奇:13条选股准则

13条选股准则

1、公司名字听起来枯燥乏味,甚至听起来很可笑则更好
2、 如果再加上经营的业务也枯燥乏味会更好,因为这类公司会避开华尔街那些专业投资者的关注,你可以提前研究买入,等他们争相追捧时你在卖出。
3、公司业务令人厌恶
4、公司从母公司分拆出来
5、机构没有持股,分析师不追踪
6、公司被谣言包围
7、公司业务让人感到压抑
8、公司处于零增长行业中
9、公司有一个利基
10、人们要不断购买公司的产品
11、公司是高技术产品的用户
12、公司内部人士在买入自家公司的股票
13、公司在回购股票

避而不买的股票

1、避开热门行业的热门股

  • 这类股票上涨的很快,总会上涨到远超任何估值方法能够估计出来的价值,最后热门股跌下去的速度和涨上来一样快
  • 这类股票最好是早期介入,提前研究买入,而不是等编成热门股时再买入

2、小心那些被吹捧成“下一个”的公司
3、避开多元恶化的公司
4、当心小声耳语的股票
5、小心过于依赖大客户的供应商公司股票
6、小心名字里花里胡哨的公司

约翰·聂夫的投资之旅:选股要素

温莎基金选股要素

低市盈率

  • 作为低市盈率投资者,你必须要能够分辨得出哪些股票的的确确大势已去,而哪些股票只是被市场暂时误解和忽视。
  • 相同的收益并不等价。市盈率更多体现的是历史收益,而只有未来收益才反映公司的成长预期。综合考虑不同定义的收益而得到的市盈率才能真正体现预期的收益增长率。
  • 。对于热门股票,温莎基金不是和市场一起起哄,而是先于市场发现它们。
  • 了市盈率的提高可以成倍放大股价上涨空间,

基本增长率超过7%

  • 一个低市盈率股票到底值不值得关注,关键还得看其成长性
  • 但是如果一个低市盈率股票同时拥有7%以上的增长率,我们就认为它被低估了,股价有巨大的上涨空间,如果它的分红也不错,那么这样的机会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 低于6%或者高于20%的增长率(我们认为的增长率上限)很少能被我们选上。过高增长率附带的高风险不是我们想要的
  • 莎基金喜欢投资低成长性的工业品生产公司,如果市场变得有信心,供求关系变得相对平衡,或者产品甚至开始紧缺,价格的上涨将会为公司创造巨额利润,继而每股收益也会大幅增长。

收益有保障

  • 股息率, 分红是零成本的收入
  • 当一只股票分红很好的时候我们开始买进,然后它在市场中演化和走向成熟,股息率也会变得更加趋近于平均水平,这时我们就把它们卖出,并重新用新的高分红股票替代它们。从特征上来说,我们买进时股票的股息率一般要比卖出时的股息率高200%。

总回报率相对于支付的市盈率两者关系绝佳

  • “总回报率”描述的是一种成长预期:收益增长率加上股息率
  • 那些总回报率除以市盈率得到的数值超过市场平均值两倍的股票就是我们的首选。

除非低市盈率得到补偿,否则不买周期股票

  • 周期性股票一般占温莎基金1/3以上的仓位,其中汽车制造商、化工公司和铝业公司一次又一次给了我们赚钱的机会。
  • 投资者需要一定的技巧并能够在最好的时机进入——也就是在前一个经济周期让股价滑落了深谷,又正好在大家都意识到公司收入开始回升之前。温莎基金也有这样的追求,在低谷买入,在高点坚决卖出。
  • 永远不要在收入高峰期投资
  • 只购买那些预计市盈率就要跌到底部的周期股。
  • 采用低市盈率策略购买周期公司一般在公司报道收入增长的6~9个月之后获利最大。

成长行业中的稳健公司

  • 对于公司业务依然完好的公司,在市场最萎靡的时候我们却在使劲儿买股

基本面好

  • 了做出买进股票的决定,光看单个基本面,或者两三个基本面的指标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在大量的数字和在事实中勘察,搜寻相互验证和相互矛盾的地方。其目的就是为了发现那些低市盈率的公司或者行业是否具有坚实可靠的发展前景。
  • 一般先看盈利和销售情况,首先会查看销售额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它传递了产品定价的信息
  • 现金流,一般采用留存收益合并折旧,再考虑运营资金和资本开支
  • 净资产收益

彼得·林奇:不要预测股市

真正的你向投资者并不是那种与人人追捧的热门股对着干的投资者,真正的逆向投资者会耐心等待市场热情冷却下来,然后再去买入那些不被人关注的公司股票,特别是那些让华尔街厌倦的股票。

1981年7月和1982年11月间发生一次持续16个月的经济衰退,期间失业率为14%,通货膨胀率为15%,最低贷款利率为20%,但我从没接到过一个电话告诉我说这次经济严重衰退将会发生。

在最悲观的时刻,当80%投资者都信誓旦旦说我们将要回到20实际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时候,股市却突然出现了报复性的大反弹,突然之间整个世界一切都恢复正常了。

1987年10月19日股市大跌后的第二天,人们开始担心市场将会再次崩溃,尽管市场已经奔溃过而我们已经挺过来,现在我们却被股市奔溃可能再次重演吓呆了,那些因为恐惧而退出股市的人们想以此确保自己不会在下一次股市在崩溃时再像上一次那样被市场愚弄,但市场出乎意料根本没有奔溃而是再次开始上涨,他们再次受到市场愚弄。